爱游戏平台官网
报价咨询:020-29038089
已建成地下工程超43万个上海这样开拓城市“第二空间”

已建成地下工程超43万个上海这样开拓城市“第二空间”

时间: 2024-12-31 06:06:05 |   作者: 技术文章

  截至去年,上海已建成地下工程超过4.3万个,总建筑面积近1.55亿平方米。10月16日,记者在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大学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上获悉,上海正不断打造城市“第二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介绍说,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充足,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全国三线万平方公里,而与之对应的城市地下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储能、储气等等,也能助力地面生态碳汇。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互相衔接、互相协调的立体城市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方法。”他表示。

  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透露,截至去年,上海已建成地下工程超过4.3万个,总建筑面积近1.55亿平方米,不断打造上海的城市“第二空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基本建成卓越的全世界城市的目标是促进城市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逐步打造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刘千伟介绍说,上海始终格外的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更新提质和精细化管理,聚焦城市空间优化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逐渐完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安全,推动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项目。

  目前,上海已实现北横通道的全线号线西延伸、银都路越江隧道、机场联络线等重点项目年底开通运行,完成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和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等地下工程部分的重要节点。

  刘千伟表示,在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中,始终把绿色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更新的六大行动全过程,开展了张园等项目地下空间的增扩和改造。以城市体检为前提,鼓励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加强城市燃气等地下管网的检测和老化改造力度,确保城市生命线的安全。

  他透露,未来,上海将加速实施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地下空间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并将在智能建造、智慧运营等方面形成一批应用性成果,着力提升城市空间安全韧性和绿色智能水平,保障超大城市智慧高效的运营。

  作为“世界城市日”的系列活动,这一面向全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具有规模与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今年已步入第11个年头,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城市间的合作,为全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搭建起了一个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的国际平台。

  今年是市政总院建院70周年,市政总院董事长张亮在会上介绍说,二十年前,总院前瞻性地创建了地下空间学科,并在国内率先提出“空间再造”理念,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赋予了城市发展新的内涵。

  今年9月,全长68.6公里的机场联络线进入列车试运行阶段,两大枢纽间通勤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这是上海首条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域铁路,连接虹桥枢纽和浦东国际机场,市政总院轨道交通专业作为联合体参与设计。

  2007年,外滩通道开始改造。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需要把车道搬到地下?但如今发现,快速车道置于地下,连接浦江和苏州河两岸,可一举解决过境交通、长距离交通、短距离过岸等问题。这二十年中,上海外滩、虹桥枢纽与商务区、世博轴、井字形通道等一系列标志性的上海新名片相继落成。市政总院地下空间学科也已实现从研发到规划设计、再到EPC总承包,并依托数字赋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尤其是在地下交通、综合管廊、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总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

  面向未来,数字化是城市建设的趋势所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现场展示的iS3数字底座及实景三维信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让同济大学有了一个数字孪生校园,“把同济的物理层变成数字层。”这一应用从环境、建筑、道路、地下、旁边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全要素的数字底座,可以自动更新,将各类信息不断叠加。

  “我们可以做虚拟实验室、数物融合实验、应急疏散、远程上课、碳汇计算、校园防汛、云展厅等等,从教学、科研到生活,在学校都可以在数字城上进行表达。比如某个教室里有某个老师在上课,一接上就能够正常的看到。还可以实时了解校园里有哪些鸟,去看看校园的生态等等。”朱合华表示,这样的数字平台既方便管理,也体现学科交叉,同时能用作学生的教学实践平台。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020-29038089